2023-07-12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7月12日是2023年“全国低碳日”,主题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今年已是“全国低碳日”活动连续举办的第11年。如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低碳生活渐成风尚。
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
周松成,浙江省宁波光年太阳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2007年,周松成在德国从事光伏行业,2012年底将先进的光伏应用理念和集成技术带回国内,并进行推广和项目建设。2014年,周松成带领团队深入农村,研发适用于农村场景的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通过8年的实践,不断结合新产品、新工艺开发了3代“寓建光伏”产品,同时为了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在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零碳共富”商业模式,让政府、投资方、建设方、村集体和村民成为项目建设共同体,实现“共建共用共享”。
联合国南南合作官员在考察项目后评价说:“这些光伏板把阳光变现为‘黄金白银’。在当地,群众追求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已然成为一股新热潮。”2022年,“寓建光伏助脱贫,绿色能源促发展——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龙观乡光伏村产业发展案例”荣获联合国“第三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周松成是我国低碳行动践行者的一员,龙观乡光伏村产业发展也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典型代表。在我国,低碳行动已成为常态,绿色发展进入快车道。
在福建厦门,象屿综保区正在打造零碳智慧综保区,在规划、建设、管理、运营全方位系统性融入碳中和理念,以智慧化管理实现物流低碳化发展、能源绿色化转型、运营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园区整体装机容量已达6.7兆瓦,预计年发电量可超873万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2750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8713吨,全面实现减碳降污的工作目标。通过光伏、储能等技术应用,已建成光储充一体化的示范园区。2022年9月30日,经中国船级社认证,象屿综合保税区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实现了碳中和。目前已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碳吸收自我平衡、生产生活深度融合的新型零碳综合保税园区。
位于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南黄海海域的灵山岛省级自然保护区,结合生态保护主责主业,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与实践,2021年底,碳排放核算结果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认证,成为全国首个得到权威部门认证的自主负碳区域,年负碳1333吨二氧化碳当量。2023年保护区出台了碳普惠激励机制规范性文件,建立“线上积分奖励—线下商品兑换”的激励机制。通过政府引导、活动激励、居民游客参与提高低碳生活影响力,让低碳生活新时尚在灵山岛蔚然成风。
作为一名社区园艺师,白阶云是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社区绿化的“咨询师”"带头人”和“宣传员”,也是一位自点滴做起、全心全意真诚付出的社区低碳绿色生活践行者。为提高社区居民的绿化低碳生活意识,10多年来他定期在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多样的绿化咨询、讲座、体验服务。
所到之处皆低碳,绿色低碳发展的蓝图愈发清晰。数据显示: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累计完成造林9.6亿亩,占全球人工造林的1/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
我国碳市场减排成效逐步显现
碳市场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和有效工具。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经过两年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制度规则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全面提升,配额分配方法不断优化,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企业减排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碳排放数据质量显著改善,基本实现预期建设目标。”
我国碳市场减排成效逐步显现。全国碳市场配额分配采用基于行业碳强度的基准值法,在确保电力供应的前提下,实现了对高效机组的激励和对低效机组的约束,促进了企业实施节能降碳改造,提高了发电行业效率。2020年电力行业单位火电发电量碳排放强度相较2018年下降1.07%。企业低碳发展意识逐步增强,初步树立了“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全国碳市场已成为展现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窗口。“全国碳市场不仅是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政策工具,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建立碳市场提供了借鉴,同时为促进全球碳定价机制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与认可。全国碳市场建设成效为树立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上述负责人说。
低碳城市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有关研究数据表明,我国城市碳排放占全国总排放的比重高达85%。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窗见绿满眼皆景、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的低碳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努力的方向。
低碳城市,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
据介绍,自2010年以来,我国已分三批开展了81个低碳城市试点,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资源禀赋和工作基础的城市(区、县)。试点城市围绕编制低碳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政策、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统计和管理体系、建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责任制、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五个方面扎实落实试点具体任务,并在低碳发展的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和协同创新等五个方面开展大胆探索,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地方绿色低碳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深圳作为国家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正因地制宜探索具有深圳特色的“近零碳”建设路径,引领全国大中型城市绿色转型。据了解,今年年内深圳已有多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落地,到2025年,将累计建设100个“近零碳”排放区试点项目。截至去年底,全市绿色建筑的总面积超过了1.6亿平方米,预计到2025年,全市将达到2.35亿平方米的绿色建筑总规模。
近期,由清华大学和其成果转化平台联合研发的“碳立方——碳中和与清洁空气数智引擎”落户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下属单位北京市计算中心,助力数字化低碳城市建设。北京市计算中心也成为全国首个具备“双碳”路径规划评估算力的计算中心,通过服务首都、辐射京津冀等场景应用,提升数智技术赋能“双碳”战略领域的落地能力,助力北京市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各试点城市创新举措正在为低碳城市建设贡献宝贵的经验,前所未有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也正在展开并取得显著成效,还将继续取得更大成果。
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深入宣传低碳发展理念,积极落实"双碳”目标,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为建设美丽中国、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多贡献。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