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报道 / 正文

节能宣传周第二日,聚焦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

2023-07-11

重点行业企业节能路上逐“绿”而行

走进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莱113区块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运行现场,可以看到这里已实现无人值守、少人巡检的智能化管理。胜利油田莱113区块生产区,是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东营市时到过的一站,也是我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化应用的转化实践现场。这是我国石化行业迈向现代化、绿色化、科技化的生动体现,也是我国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约占全社会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是节能降碳的重点领域。基于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国情,推进产业绿色化发展不仅是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


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第二日的活动主题为“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行动”。透过一年一度的窗口去总结和回望,不难发现,我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正迈出坚实步伐,重点行业企业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


能源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中国石油的油气产量再创历史新高;中国石化建成加氢站98座,成为全球加氢站最多的公司,并建成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项目;中国海油围绕光伏发电、海上风电多点布局,亮点纷呈……当前,我国能源化工骨干企业坚决扛起能源保供和能源革命的历史责任,统筹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不断推动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方向加速转型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作为能源生产大户和消费大户,石油和化学工业在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锚定低碳发展目标,强化高质量发展用能保障,能源绿色化转型成效显著——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迈出新步伐,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升。建成全球清洁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煤电体系,85%以上的煤电机组实施了节能改造,90%以上的煤电机组实现了超低排放。煤电机组发电效率、污染物排放控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022年,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供电标准煤耗300.7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0克/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量增质优,能源结构清洁低碳化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10年增长近3倍,目前已占到全部装机的一半以上。2012~2022年,清洁能源消费量占比从14.5%增加到25.9%。


推进能源消费低碳化、促进节能减排的同时,国资央企夯实保供底气,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能源保障。来自国资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央企业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同比分别下降4.5%、3.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8.4%、12.9%、11.2%、7.0%。2022年,中央发电企业以54.7%的机组容量保障了全国63.1%的电力供应。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2022年12月16日,河钢集团全球首例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全线贯通,该工程全球首创了“焦炉煤气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工艺技术。据测算,与同等生产规模的传统“高炉+转炉”长流程工艺相比,河钢氢冶金示范工程一期每年二氧化碳减排比例达到70%以上。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聚焦绿色化升级改造,过去一年,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21~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以年均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工业经济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6.8%,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合成氨、电解铝综合能耗分别累计下降6.8%、0.8%、2.5%。重点行业企业争当能效“领跑者”,“十四五”以来,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纺织等行业已有86家能效“领跑者”企业。


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新兴产业也在加速布局。科学降低高耗能产业比重、提升新兴产业占比,让产业结构“绿”起来——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15.5%和31.8%,较2012年分别提高了6.1和3.6个百分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多领域,目前已建成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总产值达到20万亿元。


绿色产品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正在被锻造。其中,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备受关注的领域。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


产业绿色发展生态加快构建


6月4日,中国航发“太行110”重型燃气轮机在深圳通过产品验证鉴定。这标志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兆瓦级重型燃气轮机通过整机验证,填补了国内该功率等级产品空白。与同功率火力发电机组相比,其一年可减少碳排放超过100万吨,联合循环一小时发电量超过15万千瓦时,可以满足1.5万个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一系列产品空白不断被填补,绿色低碳硬科技持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节能降碳提供强劲引擎。强化科技赋能,先进适用节能降碳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也不断成长壮大,良好的产业绿色发展生态正逐渐形成。


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推广步伐加快。截至2022年底,我国绿色低碳专利有效量达21.8万件,同比增长23%,先进技术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数字化节能协同推进。2021-2022年发布87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建成2500多个高水平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推动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生产效率提升34.8%,碳排放减少21.2%。


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得到积极响应。2021~2022年聚焦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对690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工业节能监察,558家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机构对7756家企业进行节能诊断服务,提出约1.6万项节能改造措施。


工业领域“节”尽所能的共识正在凝聚。在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上,12家行业协会和19家企业共同签署并发布了《重点行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宣言》。肩扛责任,逐“绿”而行,越来越多的重点行业企业正努力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见习记者 甄敬怡)

字体大小 [] [] []
来源: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