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国际节能动态 / 正文

清洁能源发挥关键作用 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低于预期水平

2023-03-08

2022年,受俄乌冲突的影响,全球能源供应链遭遇冲击。在能源危机中,欧洲多国重启了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际能源署(IEA)在3月最新发布的《2022年二氧化碳排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尽管煤炭以及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在2022年有所增加,但受益于太阳能、风能、电动汽车、热泵使用的增长,再加上能源效率的提高,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增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不到1%,低于预期水平。

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控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是重中之重。而能源的使用则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IEA执行主任比罗尔提出,能源危机并未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导致全球排放量大幅增加,这要归功于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热泵和节能技术的显著增长。如果没有清洁能源,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将达到现在的近3倍。

具体而言,报告提出,尽管2022年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创出新高,但仍好于预期。2022年全球与能源有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3.21亿吨,创下超368亿吨的新高。在部分由新冠疫情引起的能源使用和排放异常波动之后,去年碳排放的增长远低于2021年超过6%的水平。能源燃烧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4.23亿吨,而工业过程产生的排放量减少1.02亿吨。

“在能源价格震荡、通胀加剧以及传统燃料贸易流动中断的这一年,尽管许多国家将天然气转换为煤炭,但全球碳排放增长低于担忧水平。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增加部署有助于防止额外的5.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报告显示。

从各类能源的碳排放情况来看,2022年,天然气排放量下降了1.6%,即1.18亿吨,此前俄乌冲突加剧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欧洲的天然气碳排放量减少尤其明显(-13.5%)。亚太地区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下降(-1.8%)。

然而,煤炭碳排放的增加远远抵消了天然气排放的减少。全球能源危机期间,在一波天然气转煤炭的浪潮中,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1.6%,即2.43亿吨,远远超过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而石油碳排放增长了2.5%,即2.68亿吨。由于航空旅行继续从新冠疫情的低点反弹,约一半的增长来自航空,接近2019年水平的80%。

从行业来看,2022年碳排放增长最大的行业是发电和供热,其排放量增加了2.61亿吨。特别是全球燃煤发电和供热的排放量增加了2.24亿吨,亚洲新兴经济体领涨。而去年全球工业碳排放下降1.7%,全球排放量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中国工业减少了1.61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俄乌冲突的冲击下,虽然全球部分国家重新转向了煤炭以及原油能高碳排放能源,以解能源供应不足的燃眉之急。但与此同时,清洁能源的发展也并未被放弃,清洁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多样性与安全性方面以及降低碳排放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增加能源安全以及推动能源独立,英国正在增加可再生能源在发电行业的使用。英国非营利性组织能源与气候情报中心(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2月24日期间,英国风能、水力和太阳能的发电量达到46太瓦时,超过了45太瓦时的天然气发电量。在2022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38%,几乎与天然气发电量的占比40%相当。

“太阳能光伏和风力发电的显著增长帮助减少了电力行业约4.6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其他清洁能源技术,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和热泵,帮助防止了大约8500万吨二氧化碳的额外排放。经济放缓也导致了碳排放的减少,其中包括能源密集型工业生产下降带来的1.55亿吨二氧化碳,工业生产减少带来的碳减排主要发生在中国、欧盟、日本、韩国和北美。”报告提出。

而为进一步检测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当地时间3月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执行理事会批准通过了新的全球温室气体监测基础设施计划。具体而言,执行理事会决议认识到“温室气体监测在支持改善我们对地球系统的科学理解方面日益增长的社会重要性,以及迫切需要加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和《巴黎协定》缔约方所采取的缓解行动的科学基础。”

根据该决议,WMO将在一个国际合作框架内协调努力,在一个综合的、可操作的框架内利用所有现有的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天基和地面观测系统、所有相关建模和数据同化。“我们从测量中知道,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创历史新高。从2020年到2021年,二氧化碳水平的增长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率,甲烷的同比增幅是自开始测量以来最大的。”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教授表示。

字体大小 [] [] []
来源:金融时报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