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端访问 / 正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李佐军详解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本刊记者陈向国
 
    “过去的一年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全年的中心工作已取得了明显成效。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是重点工作,而且范围有所扩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来说,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机遇大于挑战,总体利好。”2017年新年伊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在接受本刊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李佐军对“十三五”时期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和问题、节能环保产业的内容等做了详细的讲解。最后,李佐军对从事节能环保行业的企业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对策建议。
    机遇
    节能环保产业在新的一年里有哪些机遇?李佐军认为有如下八个方面的机遇。
    第一,全球气候变暖迫使世界各国共同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机遇。巴黎气候大会达成的共识,意味着碳排放权将变成稀缺资源,因此节能环保成为不可逆的潮流,成为世界各国、各个企业都必须面对和考虑的问题。19世纪,货币之锚是煤炭和其他贵金属,20世纪石油成为货币之锚,以后碳排放权有可能成为新的货币之锚。
    第二,新一轮全球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酝酿和突破,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机遇。这一轮技术革命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和绿色低碳技术等方面,节能环保产业可以借助这些技术突破实现新的发展。
    第三,近年来我国对未来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等制定了一系列规划,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比如“十三五”规划明确,到2020年,碳强度下降18%;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15%;地级以上城市的优良空气天数占比达到80%以上;二氧化硫排放、氮氧化物下降15%、化学需氧量、氨氮下降10%;单位GDP用水量下降23%;劣五类水小于5%;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所有这些非常具体而明确的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来说都是机遇。
    第四,党中央、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多年来已制订了一系列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或者促进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好的制度环境。比如2015年颁布了史上最严格的《环境保护法》,最近又推出了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制度、环境税、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等,所有这些法律、法规、政策都为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五,消费结构持续升级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过去我们主要满足“吃、穿、住、行、用”五大基本需求,现在需求向“学、乐、康、安、美”新五大需求转变和升级。“学乐康安美”是指学习的需求、快乐的需求、健康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美丽的需求。节能环保产业可满足其中的健康需求、安全需求和美丽需求。这些新需求的不断成长毫无疑问对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六,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的提升给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在目前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下,很多人对生态环境的态度由原来的漠视转变为高度的警觉和重视,生态观念越来越强,节能环保意识越来越多,这会增加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在这种意识下,消费者购买产品不仅关注其价格高低,更关注产品节能不节能、环不环保、绿不绿色、低不低碳。
    第七,产业转型升级为节能环保产业带来了机遇。多年来,许多地方主要发展了低端、低附加值、资源能源高消耗、环境破坏型的工业或制造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环保对这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迫使其需求发生新的变化,行业发展空间日益缩小,这些产业要么必须转型,要么必须升级,否则将被淘汰。这些行业向节能环保方向转型升级,必将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第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目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必将压缩传统行业的发展空间,为节能环保产业腾出新的发展空间。
    挑战和行业自身问题
    对于挑战,李佐军认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首先,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给节能环保产业带来挑战。经济下行对节能环保产业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好处,也有挑战。好处在于,经济下行会减轻对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压力;挑战在于,经济下行造成企业不景气,这将导致对节能环保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减少。同时,由于经济下行,有些地方政府在稳增长和保环境之间进行权衡时,容易做出偏向于稳增长而不太重视节能环保的选择,这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不利。
    其次,节能环保产业面临的体制和政策环境也还不够好。尽管相关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政策也在不断完善,但体制和政策环境仍未达到较好状态。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带来内耗较多、效率较低等问题。有些涉及跨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体制问题解决起来更为不易。至今为止,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价格形成机制还没有理顺,一些财税金融政策落实不到位,这都影响着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
    再次,节能环保企业面临高成本的挑战。节能环保行业基本属于实体经济行业,而实体经济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是高成本压力。成本过高,会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生存面临挑战。企业增加利润逻辑上有三个基本途径:一是降低成本,二是提高附加值,三是提高产品的销售价格。而销售价格是由国内外市场统一决定的,不是企业单方面能决定的。现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等一系列成本的上升不是企业内部能解决的,但是企业必须要承受。对很多企业来说,要应对高成本的挑战,就必须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品转型升级,寻找“蓝海”,但对多数企业来说,要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节能环保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如下问题。
    其一,节能环保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组织结构、企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如节能环保企业规模普遍比较小,行业集中度不够,跟其他传统产业相比,产业组织结构和企业结构都有待优化。
    其二,行业发展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高附加值的产品或服务还不多,很多节能环保产品的技术含量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缺乏,品牌还没有真正打出来。
    其三,行业创新能力不够。虽然节能环保行业需求很大、前景广阔,但是目前行业的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不管是行业创新所需的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还是相应的体制、机制条件,都有待培育和建立。
    其四,行业市场秩序不完善。一方面,部分节能环保行业还存在垄断,使得企业间不能公平竞争;另一方面,有的节能环保行业存在较严重的产能过剩、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等问题。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什么?
    李佐军认为,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分析说,广义的绿色产业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节约型产业,包括节能产业、节地产业、节水产业、节材产业等;二是环保产业,包括环保消费品产业、环保设备制造业和环保服务业;三是生态产业,包括生态农业、生态林业、水务产业、沙漠产业、海洋产业等;四是绿色制造业,是指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制造业,比如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等;五是高新技术产业,包括IT、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机器人产业等,相对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依赖资源程度低、能源消耗比较少、环境污染比较小;六是绿色服务业,包括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业等,这些服务业相对来说也是资源消耗比较少、环境污染比较小的产业。
    节能产业也可分为三类:一是节能产品制造业;二是节能装备制造业;三是节能服务业。“从绿色产业的内容、内涵来看,节能环保产业是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色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之一”,李佐军说。
    李佐军认为,同其他产业一样,节能环保产业也要与时俱进,也面临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值得指出的是,“转型与升级是两个含义不同的概念,转型是从这边转到那边,从高碳转到低碳;升级是从下面升到上面、从低附加值升到高附加值。”李佐军为节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指明了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产业或产品服务化。以前是传统制造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比较高,但今后是服务业的比重不断提高。产业或产品服务化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节能环保产业也是如此,今后节能服务、环保服务的发展空间会日益扩大。
    第二是产业或产品高端化。服务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高端化是产业内部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不断提高产业产品技术和知识含量的过程。之所以产业升级要高端化?是因为:一则消费结构在升级,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了,企业产品或服务不高端化,就满足不了高端的需求;二则高成本时代悄然到来,企业必须推进产业产品高端化,才能消化一系列的高成本。
    第三是产业或产品特色化。每个企业都要依托自己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或产品,提高特色竞争力。只有有特色,才能形成优势,只有有优势才能形成竞争力,只有有竞争力才能可持续发展。
    第四是产业或产品集群化。相关产业或相关企业在一个特定空间内扎堆,即为集群化。产业集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运输成本、营销成本、学习成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等;产业集群可以提高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网络效益、集聚效益等。如何促进产业或产品集群化?第一要争取成为产业集群中的种子企业;第二要善于利用行业组织(如商会、协会、促进会等)等来发展产业集群;第三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中中小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关系。
    第五是产业或产品品牌化。即要发展品牌产业、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家、品牌工艺等。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产业或产品大多位于微笑曲线的中间环节,只能赚到微薄的利润。因此,推进产业或产品品牌化,就要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发力。品牌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品牌意味着制高点,意味着高附加值的实现。 
    第六是产业或产品绿色低碳化。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就是绿色低碳产业,所以节能环保产业的产品或服务必须符合节能、低碳、环保的要求。绿色低碳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若仅有一块绿色低碳的牌子,而无实质内容,还是会被浩浩荡荡的绿色低碳潮流所淘汰。
    第七是产业或产品融合化。即产业之间要相互协作、取长补短、交融发展。每个企业一定要紧紧抓住自己行业中的高新技术环节去寻找新的突破口,围绕行业中的高端环节矢志不渝地努力,在产业融合中提升竞争力。
    第八是产业或产品国际化。即要积极主动地参与产业链的全球分工协作,分享全球分工协作的好处,因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参与国际化就没有出路。
    第九是产业或产品信息化。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所有企业、所有行业都必须信息化,舍此别无它途。    
    第十是产业或产品智能化。德国工业4.0实际上是智能化的一个代表,日本的智能化水平也很高。节能环保产业也不能置身于智能化之外,对那些有污染和危险的工作来说,由机器人替代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企业具体怎么办?
    对于从事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而言,面对正在深化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面对机遇挑战并存、整体偏于利好的形势,企业具体应该怎样做?李佐军给出了如下建议。
    建议一,认清新形势。要认清我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到中高速增长阶段这样一种新形势;要认清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已经进入新阶段、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要认清全球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已成为潮流这样一种新形势。
    建议二,抓住新机遇。李佐军认为,一个行业是否具有发展潜力,一是看这个行业符不符合消费结构升级的方向,能不能满足“学乐康安美”的新消费需求;二是看这个行业符不符合绿色低碳的世界潮流;三是看这个行业符不符合“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的方向;四是看这个行业符不符合政府政策鼓励的方向。很显然,节能环保行业总体符合上述方向。因此,节能环保产业本身就是机遇产业,一定要使劲抓住。
    建议三,迎接新挑战。挑战比较大的行业有: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行业”;资源能源密集型重化工行业,如钢铁、煤炭、电解铝、玻璃、造船、冶金、石油、石化等;房地产等泡沫比较大的行业;受移动互联网冲击比较大的行业等。
    建议四,培育新的意识。一是要有抱团意识,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靠单个企业不能支撑发展,怎么办?相互抱团,整合资源,共渡难关,共谋发展;二是要有底线意识,也就是说一定要把最坏的情况想到,并提前做好预案。
    建议五,找准新的定位。准确的定位非常重要,一是定位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这需要一个前提:定位正确。如果定位错了,细节做得越好,在错误的道路上就走得越远。二是定位是第一生产力。企业的定位来自于企业决策者。因此,决策者的作用非常关键。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家就是第一生产力。同样一个企业,因为换了董事长或总经理,企业面貌可能焕然一新。企业有了正确的定位,就可以少走弯路,节约资源,形成生产力。在目前的形势下,企业一定要保持定力,紧紧抓住优势定位不放,切忌朝三暮四,盲目多元化,否则,多半会失败。
    建议六,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围绕新的定位,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如围绕上述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
    建议七,制订新的战略。战略对企业很重要。在当前形势下,每个企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订相应的战略。比如创新图存战略,即通过创新图生存,通过创新杀出一条血路的战略;比如产品转型升级战略;傍大树战略;安静冬眠战略,在经济相对低迷时期有时候什么都不干比瞎干要好;降低成本战略通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空间,通过降低成本延长自己的生存时间;重大投资谨慎战略,在经济下行且尚未探底的情况下,重大投资要谨慎;防守反击战略,在经济相对低迷时期一味消极等待也是死路一条,如果能看准机会,那就死死地抓住它。
    建议八,开拓新的市场。新的市场分为国际、国内两个方面。值得开拓的国际市场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部分率先复苏的欧美发达国家市场;二是部分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三是“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结点城市、旅游胜地、资源富集区市场。
    值得开拓的国内市场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后发优势的部分中西部地区市场;二是一些新兴城镇、新兴农村市场;三是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市场。
    建议九,培育新的要素。企业要积极引进、培育和优化配置技术、人才、信息、知识等高级要素,以支撑产品的转型升级。
    建议十,立足新的空间。企业总是在特定空间中生存发展的,刚开始时企业规模较小,可以在一个小地方生存,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需要利用各种高级要素,特别是高素质人才来发展。但这些高素质人才一般不愿意到小地方去,怎么办?可以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延伸到更大的城市去,从更大的范围内整合资源,为已所用。
    建议十一,塑造新的品牌。品牌很重要,品牌可以提高附加值,品牌可以形成竞争力。在当下,塑造什么样的品牌较好?无疑是塑造绿色低碳的品牌较好,因为它符合世界潮流,符合消费者的偏好,而且为政府所鼓励。
    建议十二,建立新的组织。如何建立新的组织?在当前形势下,第一,企业可以针对面临的新问题,设立一些临时性的领导小组;第二,可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需要,把企业组织金字塔中那些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去掉,推进组织的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降低组织成本。
    建议十三,建立新的制度。企业的制度很多,包括产权制度、公司治理制度、激励约束制度和管理制度等。在经济相对低迷的时期,要优先考虑创新优化企业的制度,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
    建议十四,探索新的模式。包括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发展模式等。
    建议十五,探索新的管理。在新的发展阶段,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企业要积极主动探索精细化管理、特色化管理、个性化管理和自我管理等各种新的管理形式。
    李佐军认为,总之,节能环保企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念,巩固和扩大优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特色发展方略,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
    佐军简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
字体大小 [] [] []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