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陈向国
“‘十一五’以来,我国应对气侯变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4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了33.8%,累计减排二氧化碳35亿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9%左右,将超额完成对外承诺的碳强度下降40%到45%的目标任务。”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在2015年中国节能与低碳发展论坛作主旨报告时如是说。与此同时,解振华对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所作贡献及今后工作的落实做了讲解。
中国贡献可圈可点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1990年到2010年间,中国累计节能量占全球节能量52%,是同期全球节能最多的国家。“十一五”时期,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9.1%,“十二五”前四年又在“十一五”的基础上下降了13.4%,“十一五”以来累计下降了29.9%,实现节能13.1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亿吨,占全国全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86%,这对于碳排放强度的大幅度下降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非化石能源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2014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了11.2%,非化石能源消费量达到了4.8亿吨标准煤,“十一五”以来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年均增速达到10.6%,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达到4.4亿吨标准煤,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最大的国家:水电装机达到了3亿千瓦,是2005年的2.57倍;并网风电装机达到了9581万千瓦,是2005年的90倍;光伏装机达到了28005万千瓦,是2005年的400倍;核电装机达到1988千瓦,是2005年的2.9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制造成本使全球的可再生能源制造成本降低了50%,这些贡献主要是中国贡献的。
中国在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效、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成绩,让我们更加自信地积极推进应对气侯变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应对气侯变化的国际谈判当中更加主动,更富有建设性。前不久刚刚结束的联合国气侯变化巴黎会议是全球气侯治理进程的的一个关键节点,其成果关乎全人类应对气侯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次谈判大会由)来自198个国家的谈判代表经过艰苦的谈判,通过了历史性的《巴黎协定》,这是继1997年《京都议定书》之后,国际社会在全球应对气侯变化方面达成的最重要的国际协定。《巴黎协定》是一个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一个协议。《巴黎协定》传递出了全球将实现绿色低碳、气侯适应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强有力的积极信号,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落实为重
一分《协定》,九分落实。《巴黎协定》之后,下一步的关键任务是抓好落实,巴黎会议前中国向联合国气侯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国家自主决定贡献文件,明确中国二氧化碳排2030年左右要达到峰值,并且力争尽早达峰,2030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要下降60%到65%,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要达到20%左右。一系列的目标,对今后15年的节能、提高能效和发展非化石能源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目标都是约束性的指标,为了完成国家自主贡献提出的目标任务,继续为应对气侯变化作出贡献,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的力度。
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结构节能。通过强化产业政策和项目管理,提高节能环保的准入门槛,严把土地、环保、能耗等关口,严把新上项目能评关,从源头控制不合理的能源消费,大力地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特别是严格控制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过剩产业的产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不断提高节能环保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比重。我们估算了一下,我们要实现到2030年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植树造林的任务,大体上我们需要总投资量4.1万亿人民币,这对节能、低碳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
二是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节能,形成技术和管理节能的能力。实施燃煤电场、燃煤工业锅炉、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以及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合同能源管理、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计划,在重点能耗行业全面推行能效对标,深入开展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不断提高城镇新建建筑绿色建筑标准执行率,加快推进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剂量及节能改造,以建筑工业化为核心,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深化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力度,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共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效力,将公共机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项目建设。
三是加快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实现煤炭消费负增长,雾霾严重的地区和城市(要提前)实现煤炭负增长,新上高耗煤项目要实行煤炭消耗等量和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清洁利用,加大原煤洗选的比例,在重点城市限制高污染劣质煤的使用,大力推广使用型煤、清洁优质煤及清洁能源;增加天然气的供应,优化天然气的使用,新增天然气优先用于居民生活和替代燃煤;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鼓励新建、改建、扩建的住宅和公共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等积热系统,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要提高到15%,2030年要提高到20%左右。
编者按:为了达成2020年后全球公平合理、全面平衡、富有雄心、持久有效、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会场上,198个国家为了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进行了激烈而真诚、负责任的谈判。会场之外也为达成协议付出了努力。绿色创新发展传播主管王欣超在参会期间感受到巴黎在绿色出行方面的有效措施,这些措施中,有的可以作为我国进一步推动低碳出行的他山之石。
巴黎之绿色低碳出行
文/王欣超
当地时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开幕。29日及30日,巴黎公共交通提供免费服务。这项措施为参会代表的接待工作带来了便利,也为由于部分路段实施交通管制而不能乘用私家车的市民带来了便利。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公共交通免费在巴黎并非是巴黎气候大会的特权。如2014年3月巴黎空气达到PM10日平均浓度超过8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警戒线,巴黎公共交通免费作为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推出,直到警报解除。
地铁、自行车成就低碳出行
参会代表注册后可以领取会议礼包,包括回收衣物制成的环保袋、水杯、大会徽章、再生纸的笔记本、笔和公交卡。当然,最受欢迎的还是大会公交卡,在会议召开期间,参会代表可以凭卡免费乘坐大巴黎地区的全部地铁和公交车。公共交通以及与其无缝衔接的电动大会班车保障了代表们顺利来往会场,更作为一项强有力的交通减排措施保证了巴黎空气质量。参会几天的绿色出行,使我感受到了在巴黎生活的人们的减排愿望。
巴黎地铁虽然以“老旧”为主色调,但的确很方便。除了大的换乘站点,大多数巴黎的地铁站很旧,走道也很狭窄,没有明亮的照明,没有漂亮的吊顶,也没有安检。个别站点见到有警犬执勤,安静的注视着来往行人。巴黎同北京一样,是出名的“首堵”,上下班高峰,地图上的路况也会红得发紫。为减少空气污染和减少交通堵塞,法国政府鼓励市民尽量使用公共交通,交通高峰时段,地铁客流量还是很大的。巴黎地铁非常密集,500米左右就有一站,确实是很方便的出行方式。
潜移默化的引导方式,使自行车出行成为巴黎绿色低碳出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黎的自行车网络同地铁网络一样也很密集,200米左右就有一个租赁站,非常便捷。比起私家车,自行车的存放就方便多了。自行车不仅受到巴黎市民的欢迎,“自行车游巴黎”这种绿色低碳的旅行方式也受到游客的推广。更为称赞的是,还有小朋友专用的自行车,从2岁儿童使用的没有脚踏的学步车,到青少年使用的各种小尺寸的自行车都有。在塞纳河边为孩子租一辆自行车,是对孩子热爱环境潜移默化的教育。为鼓励市民多使用自行车,租用自行车半个小时以内归还的话是免费的。
小排量车、新能源车受青睐
在法国,保证空气质量的措施不只有免费的公共交通,收费措施也使得市民对空气质量更为关注。可以看到巴黎路面上豪车不多,但是小排量车非常多。这是因为新能源车和小排量车在车购税上都有优惠:如果公司购置环保型汽车,可以抵扣最高达到车全款40%的税。使用新能源车的好处还在于停车方便。驾驶汽车如果不停在停车场,而是停在残疾人车位、急救车车位,或者停车后不付费的话,会面临罚款,甚至车会被拖走;但如果租用一部电动汽车,就不会有找停车位的烦恼了,随借随还,按时计费,价格合适,手续简单,只需要驾照和信用卡就可以办租车卡。因为便捷,租赁电动车近两年在巴黎推行得很快。保险方面,车的排量、家庭人口甚至司机的性别都会和保费相关。小排量车、有小孩的家庭、女性司机,这些可能与减少排放相关的因素都可以带来保费的减少。不良驾驶记录将导致来年保费的增加,由于全国保险公司都是联网的,想通过换保险公司减少保费的方式在法国是行不通的。
顺便说一下为减少尾气排放而采取的其他措施。路面行驶的机动车特别是老旧机动车,会在行驶路段受到尾气排放检查要求,尾气不达标将面临罚款,甚至被没行驶本,直到换置符合规定的排放装置才可凭发票换回行驶本。按照规定,空气质量达到重度污染,市民需遵守单双号限行的措施,但是如果一辆车上有三位及以上乘客,则可以不受限行的限制。不遵守限行规定的车主会收到政府开出的罚单。车辆限速也被用做减少尾气排放的手段。车辆限速可以降低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的排放。在法国,高速公路时速不能超过130公里,环城道路时速不能超过70公里,市内部分道路时速不能超过50公里,否则将收到政府的罚单。而超速50公里就是犯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