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节能研究 / 正文

全国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挂牌

2021-04-06

331日,浙江海宁尖山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绿色低碳工业园建设示范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建立的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也是浙江响应中央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设立的首个绿色低碳工业园

首先,什么是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年来,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发展,大量并网,减少了化石能源的一部分消耗,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但是由于新能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大规模开发并网后,会对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带来挑战,所以需要通过新的措施,提高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

源网荷储一体化是一种包含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整体解决方案的运营模式,它可解决清洁能源消纳过程中电网的波动性等问题。

通过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等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将有助于新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节能减排,助推高质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那为什么是海宁尖山?

原因很简单!海宁尖山自2017年以来,就已经开始了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的有关研究,同时拥有政策、建设、能源三大优势加持。

1、海宁拥有政府支持的政策环境。背后有支持,做事有底气。

2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

319日,海宁市出台《关于推动源网荷储协调发展 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指导意见》

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结合清洁能源消纳工作,建立健全一体化协调控制模式,提升能源数字化建设水平,加快形成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格局。

海宁也由此成为全国首个从政策层面进行响应的县市,并且《意见》明确提出:开展尖山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2、海宁拥有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的先发优势,多年建设工作厚积薄发。

20176月,国家能源局在尖山试点浙江嘉兴城市能源互联网综合试点示范项目,通过打造源网荷储主动协调控制系统等大量试点,在尖山初步建成了源网荷储一体的区域能源互联网,为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目前海宁正在全面推进能源互联网形态下的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建设,在电网对新能源的就地消纳能力、电网的智能化水平、电力负荷调节响应能力三方面提升与加强,在源网荷储一体化上更进一步。

3、海宁拥有新能源发展的地区优势

海宁尖山新区是我国分布式光伏等新能源起步最早、发展最快也是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截至2020年底,尖山新区新能源装机容量 314.4 兆瓦(其中光伏 229.4 兆瓦,风电 50 兆瓦,生物质 35 兆瓦),人均光伏容量9.7千瓦,超过浙江省人均0.23千瓦40倍以上。2020年全年本地新能源发电量5亿多千瓦时,占地区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按照每月用电200度计算,足够20多万户家庭使用一年,而且都是清洁能源,折算下来,相当于年节约标煤20多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近50万吨。

未来如何发展?

示范区的成立,要求海宁发挥尖山新区的先行作用,探索出一条符合海宁实际,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接下来,海宁又要往哪发力呢?

在电源侧,光伏等新能源建设如火如荼。去年7月,浙江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浙江联鑫板材科技有限公司1197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在尖山并网,预计年发电量1100万度。下阶段,尖山新区将持续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同时对新能源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大幅提升尖山新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占比。

在电网侧,国网海宁市供电公司致力打造多元融合高弹性电网首域示范项目,其中包含分布式光伏集群自治与协同控制、配网枢纽点储能电站优质共享、多元配电网分布式毫秒级自愈等18个应用场景,有源配电网、配网资源整合优化、冷热电三联供等12个专项项目,从理论体系、技术手段、商业模式等多方面对新型电力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在负荷侧,目前尖山新区347家企业已经签约需求侧响应,实现企业与电网间的高效互动;8家企业实现2.17兆瓦的多系统协同秒级可中断负荷控制;进一步推广冷热电三联供、热电联产等高效的利用方式;在整个海宁,智慧负控将在智慧楼宇和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实现全覆盖;直流电、新型充电桩等应用也在加紧铺开。

在储能侧,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10%配置储能的要求正全面落地。在光伏侧配置储能站,尖山已经拥有一座1兆瓦/2兆瓦时的大型储能站;下阶段会完成V2G充电设施全面覆盖并按比例配置储能。此外,由源网荷储主动协调控制系统等数字赋能的一体化系统正对方方面面的资源进行整合和高效利用。

字体大小 [] [] []
来源:中国能源网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