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地方动态 / 正文

京津冀能源谋协同 共推区域绿色低碳发展

2017-11-14

    三地将以能源设施一体化为导向,以市场建设一体化为根本,以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为动力,发挥三地比较优势,创新区域能源合作,打造一体化的新型能源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保障京津冀区域能源安全。
    京津冀同属京畿重地,是我国最具发展活力的三大经济增长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重心之一。三地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协同发展缘来已久。随着现阶段我国能源消费进入增速换挡期,三地都面临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空气质量、加强设施能力建设,以提升能源供应保障水平等共同需求。为此,三地发改委日前联合印发了《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低碳奥运院士行”成员在国网冀北风光储输示范电站调研
    记者从北京市发改委了解到,这是京津冀三地首次联合发布区域能源协同发展行动计划。本次《行动计划》着力加强三地能源系统的集中谋划,统筹区域内能源储运设施建设,打造一体化能源系统;同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明确三地能源发展重点,创新省际能源合作模式,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能源融合发展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八大协同” 关键在互补性强
    “京津冀能源具有互补性,从体制机制上实现三地能源协同发展,将大大提高三地的综合能效,促使清洁能源得到更大规模的有效利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进一步减少用户的用能成本。”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曾鸣对记者表示,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是三地实现整体协同发展的关键。
    河北省环绕京津,三地电网、油气管网、煤炭运输通道等能源基础设施联系紧密,具备互联互通和一体化的基础,但此前三地都是立足本辖区研究制定各自的能源规划、缺少统筹。此次《行动计划》提出,京津冀能源要在战略、设施、治理、绿色发展、运行、创新、市场、政策八大领域协同行动,并明确了三地能源发展重点,拟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能源融合发展机制。
    “《行动计划》的发布意味着京津冀三地协同工作将以环境保护治理为主逐渐转移到三地能源规划与发展协同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分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虹分析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最终是要解决能源消费带来的污染问题。过去几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三地能源协同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地能源发展互补性较强,市场供需关系紧密。
    记者从河北省能源局了解到,该省是能源生产大省,北部的风、光资源非常丰富,南部的煤炭、石油在我国也居重要地位,而北京、天津能源资源相对短缺。曾鸣表示,能源的协同发展将使得三地能源实现综合互补,最终在开发、生产、输配各个环节能够达到优化。
    事实上,京津冀想要实现能源协同发展,能源设施一体化是基础。在能源设施协同中,行动计划强调,加快京津冀电力一体化建设,完善500千伏骨干网络,优化区域电源布局;加快油气设施一体化建设,统筹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提升区域清洁供热水平,扩大三河热电厂向通州供热规模,推动延庆实现绿色供热,实现涿州热电厂向河北涿州和北京房山供热。
    当然, “八大协同”任务中,京津冀三地协同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为重要的是在战略上谋协同,强调共同推进区域绿色低碳发展,共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共同提升能源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共同研究完善统一标准体系,共同加快能源市场化步伐。
    压减煤炭消费 重点治理散煤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煤炭大规模利用,是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全面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实施清洁能源替代,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无疑是降低污染的最佳选择。
    记者了解到,此次《行动计划》将压减煤炭消费列为重要任务之一,并明确京津冀三地的各自目标:即2017年10月底前,京昆高速以东、荣乌高速以北的北京、天津及河北保定、廊坊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2020年,北京市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天津市除山区使用无烟型煤外,其他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河北省平原农村地区取暖散煤基本“清零”, 京津冀煤炭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3亿吨左右。
    曾鸣对压减煤炭消费表示非常认同,他说:“在中国要想解决大气污染、气候变暖等问题,实现能源转型,就是要压减煤炭消费总量。但需要注意的是,京津冀三地能源结构各不相同,要因地制宜,避免采取一刀切方式下达压减指标。”
    在这一目标中,散煤控制是重点。据记者了解,散煤相较于集中燃煤,点多面广、难以监管,且常使用灰分、硫分含量高的劣质煤,燃烧后往往缺乏脱硫、脱硝、除尘处理,单位排放强度较高,对大气环境影响很大。刘虹强调说:“要加大对散煤燃烧压减的力度, 强化工业领域集中用煤的洁净化水平和利用效率水平, 通过法制化、市场化、标准化方法规范煤炭市场健康发展。”
发展新能源 必须创新机制
    除了联合大力压减煤炭消费之外,三地新能源的协同发展也是一大重点任务。行动计划提出,要推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到2020年京津冀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6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达到1696万千瓦。
    曾鸣表示,京津冀三地都要发展可再生能源,但模式、结构、路径却各不相同,需要因地制宜。“京津结合城镇化、园区发展以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可能更适合发展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同时注意集中式和分布式的协调优化。而河北北部发展集中式可再生能源是主流,其他地区则需要协调布局集中式或分布式可再生能能源。”
    绿色能源成为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的重要合作之一
    在强化能源绿色发展协同方面,行动计划还提出,打造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优先安排该区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上网,实现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消纳。但张家口隶属国网冀北公司,可再生能源消纳主要依靠地区电网,受限调峰调频能力和外送通道建设滞后,以及机制体制羁绊等因素尚存在一定程度的弃风弃光现象。

   对此,华北电力大学可再生能源学院教授邓英告诉记者,“强化新能源消纳既要加强网架建设,也要创新机制、体制。”她认为,我国新能源市场化消纳机制建设整体较为落后,需要创新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价格机制,完善适应清洁能源发展需要的电力运行机制等,要积极探索建立包含电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跨省跨区交易市场等在内的多元化市场架构,为新能源和常规电源盈利提供充足的市场选择与空间。

字体大小 [] [] []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