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产业聚焦 / 正文

我国循环经济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2017-07-27

本刊记者陈向国

发展循环经济意义有多重要?“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根本变革;是实现资源永续利用,确保我国资源战略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从源头预防环境污染,有效化解环境风险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原会长赵家荣曾撰文如是说。

《循环发展引领行动》:循环经济又一巨力引擎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14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循环发展引领行动》(简称《行动》),这为我国循环发展理念的持续推进再添有力引擎。强力政策的出台,有望促进循环经济产业的快速成长,有望打破产业现有瓶颈,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之前,重磅政策接二连三。2013年,国务院印发了我国制定的第一部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工业、农业、服务业循环经济体系建设任务,把循环经济贯穿到国家实施的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中。而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这为做好“十三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和路径。2017年1月5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产值达到1.5万亿元,再制造产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再生资源替代原生资源量达到13亿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3万亿元。2017年1月26日,工信部、商务部、科技部发布《三部委关于加快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达到3.5亿吨,建立较为完善的标准规范,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向集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中央、部委持续发力表明国家对循环发展的高度重视。

2020年: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

根据《行动》,到2020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15年提高15%,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到54.6%左右。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73%,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整体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将达到3万亿元。同时,实现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单位产出物质消耗、废物排放明显减少。城镇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的共生体系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实现有效衔接。计划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率达到13%;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区域达到3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林业剩余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国家重点支持100家园区进行循环化改造,推动75%的国家级园区和50%的省级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在30%的地级以上城市建设再生资源在线回收平台,再生资源、产业废弃物年在线交易规模超过5000亿元。

在价格和税费方面继续深化改革,全面推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推行供热按用热计量收费。全面落实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除尘电价政策。完善鼓励煤矸石、垃圾和沼气发电的价格政策。落实污水处理收费政策,完善垃圾处理收费管理办法,提高收缴率。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开展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工作,逐步扩大征税范围,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同时,创新财政资金和金融支持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探索在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再生资源回收等领域引入PPP模式,通过PPP和第三方服务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循环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成立各类绿色产业基金。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已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2013年,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指数为137.6%,比2005年提高37.6个点,年均提高4个点。根据有关行业协会统计,2014年,我国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1.5万亿元,从业人员2000万人,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弃物和再生资源近2.5亿吨,与利用原生资源相比,节能近2亿吨标准煤,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废物排放11.5亿吨。2005~2014年,我国累计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4亿吨,废钢7.9亿吨,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四种再生有色金属8085万吨,废塑料1.88亿吨,废纸6.03亿吨。

早在2015年10月左右,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解振华就指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基本形成,国家对园区和企业、城市和农村、生产和生活资源的循环利用在省市县域都开展了不同层次范围的循环经济试点和示范,组织实施了城市矿产、园区循环化改造、餐厨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生产过程协同处理废弃物等重点工程,各省市也结合本地的实际自主开展了相关的工作,形成了国家省市试点示范的体系,在钢铁、电力、煤炭、建材、汽车等重点行业探索建立了几十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有生命力的循环模式。”解振华认为,我国循环型的产业体系已经初步构建。在工业领域推进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共生耦合,向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的方向发展,在农业领域实践探索了农林牧渔多业共生,农工旅复合发展的经济模式。在服务业领域通过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在引导人们树立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催生相关产业。赵家荣撰文指出,循环经济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发展循环经济催生出新的产业,如再制造产业,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起动机、电动机等零部件再制造;工程机械、机床、煤机、盾构机、医疗器械、手机、复印和打印机耗材等机电产品再制造,目前我国再制造企业已达500家以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资源化利用已形成规模;我国生活垃圾发电产业已有较高的产业集中度,近几年,建筑垃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化正在逐步形成,这些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商业化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近两年积极探索互联网+回收体系,改变了传统的经营模式,利用APP、网站、微信、400电话等,实现居民线上交投与回收人员线下回收的深度融合。”

字体大小 [] [] []
来源:节能与环保杂志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