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绿色行动 / 正文

垃圾分类要以“强制”实现“善治”

2017-07-27

文丨本刊记者  冯为为

 

垃圾分类,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分类投放和分类搬运,从而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分类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力争物尽其用。在国外,很多国家早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进行并重视垃圾分类,有的国家将垃圾分类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还有的国家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来普及垃圾分类。中国虽然也一直在鼓励垃圾分类,由于没有强制性的措施和机制,效果并不理想。

据统计,中国现有城市668座,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超过1亿吨,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历年的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以上。目前已有200余座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为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中央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是其中之一,并明确指出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处理的衔接,让身为垃圾处理重要环节之一的垃圾分类受到了国家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2016年12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四会议上指出,要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这关系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到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

2017年3月18日,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加快“两型社会”建设,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并对垃圾分累做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在全国46个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35%以上。

从鼓励到强制,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次,中国对推进垃圾分类动了真格。

 

“强制”之下诸多困难待解

此次,46个城市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并非全国首次。早在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就作为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城市。然而,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现状却不容乐观,市民意识不到位、政策缺乏系统性、垃圾分类技术装备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垃圾分类无法落实。

今年国家对早期前8个试点城市的垃圾分类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找病因,重新部署工作,将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确定的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都纳入试点城市之中,要求试点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改革。垃圾分类处理再一次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出台后,对广东、浙江、山东三省进行实地调研。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试点城市在进行垃圾分类强制改革的情况,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还同时委托河南、湖北、甘肃三省政协开展了协同调研。通过深入社区、工厂、农村实地考察,与各方详细交流,了解了各地在垃圾处理中取得的成绩与经验,以及面临的问题与困境。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张基尧表示,通过调研,调研组认为我国垃圾处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也存在许多共性问题,一方面是垃圾数量的增多,另一方面是处理能力不足。同时,垃圾分类缺乏相应法律支撑;垃圾处理机制亟待协调同意;城镇垃圾增量大但处理能力不足;回收网络旗舰萎缩;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邻避”效应突出等成为困扰各地的难题。调研组调研的9座城市垃圾清运量年增长率大多超过10%,多数地区处理设施建设速度远远更不上增长速度。

显然,垃圾分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落实垃圾分类的漫漫长路,需要全社会同心协力,上下求索。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出台让垃圾分类处理有了法律支撑,可是试点城市最终能否完成方案提出的目标?中国垃圾分类处理路到底在何方?依然揪心。

 

做好“功课”实现“三化”

“破解垃圾分类难题,唱功好更要做功了得。”这是目前全国46个垃圾强制分类改革试点城市,在对待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及困难的一致态度,不能只唱得好听,还得做好“功课”。必须做好各个环节的工作。因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绝非动手那么简单,还需要从回收、处理到利用的系统配合。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非常复杂,投送、收集、运输、处理、回收,一环脱节就前功尽弃,而且它是一项庞杂的社会工程,涉及部门多,有效协调难度很大。加上文化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和现实的利益纠葛……种种原因,决定了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报社原社长黄国柱如是说。

北京市政府参事、北京市人大代表王维平表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可以树立良好地国际形象。但必须让人民清楚地知道,垃圾分类具有公众性,每个人都得参与。并且垃圾分类是长期性的,必须由简入繁,逐渐推进。建好后端的处理设施,由于后续加工利用手段不同,处理设施被忽略的话,就会导致前端的分类成了徒劳。

对于垃圾强制分类,究竟强制地方政府还是“强制”居民要分清楚。专家表示,国家出台文件的强制分类是指强制地方政府去“强制”居民做垃圾分类。地方政府需要从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主体做突破口,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引导居民养成主动分类的习惯。

 因此,全国要完成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总体目标,一是政府宣传要到位,不能“雷声大、雨点小”,得让居民知道垃圾分类给生活带来的益处,并配合一些奖励机制,从强制到居民主动分类;二是实现源头分类,加快谋划各地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推进餐厨垃圾处置中心建设,推进源头端分类设施配置,让更多力量参与其中;三是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建设要到位,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让分出的各种产物都能“妥善利用”,从而达到“善治”。

字体大小 [] [] []
来源:节能与环保杂志 打印本页 ● ● 关闭窗口<< 返回顶端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