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能效专家署名文章 / 正文

2017年节能宣传周,《经济日报》供稿
高举生态文明大旗,扎实推进节能增效

白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大战略,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重点推动的重要任务。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节能增效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切实推动了经济社会的绿色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十八大”以来我国节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依赖程度降低,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增强
    单位GDP能耗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以后,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联合国在《变革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到2030年全球提高能源效率的速度翻一番,作为联合国2030年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之一,给予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节能增效工作持续深入,我国单位GDP能耗稳步降低。2011-2016年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9%,下降幅度较上一个五年时期增加了2.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逐渐下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稳步增强。
    (二)为经济发展注入绿色新动力,助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节能环保产业是“十三五”时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新活力。2011-2016年期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从2万亿元发展到5万亿元以上,年均增速在15%以上,是同期我国GDP增速的两倍以上,为经济“稳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节能环保设备制造、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制造、节能环保服务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工业生产线和工业园区的绿色化改造步伐加快,绿色建筑、绿色建材推广力度加大,绿色能源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都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传统的高耗能产业,节能和能源效率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内在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企业自身管理能力的重要表现。通过淘汰不符合国家强制性能效标准的低效落后企业,激励企业向“能效领跑者”学习,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得以扎实推进,产业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在“稳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调结构”的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缓解能源供需紧张,为能源系统“提质增效”赢得宝贵时机
    2003年-2010年期间,我国能源需求高速增长,煤炭、电力、汽油、柴油等供不应求,保障能源安全供应是当时的首要任务,提高能源服务品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等任务则无暇顾及。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年均能源消费增幅大幅下降,五年增幅不到上一个五年期间的一半,保障能源需求的压力缓解,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服务品质、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赢得了宝贵的腾挪空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推动下,《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6-2030)》得以制定,能源发展从以“保障供应”为主向以“提质增效”为主的新阶段,超低能耗建筑、电动汽车、工业余热供暖等能源高效清洁利用技术加快推广,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比重迅速提高,电力体制改革重新扬起风帆,售电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电力价格改革、天然气价格改革等重大改革方案呼之欲出,一系列有利于能源发展提质增效的重大决策得以扎实推进。
    (四)减少污染物排放,以“源头减量化”助推环境质量改善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是近几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从2014《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向污染宣战”,到2015提出“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到2016提出加强“环境保护督察”,再到2017年提出“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环境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目标越来越精准。长期以来,政府在末端治理方面投入巨资,但边际投资递减的问题却越来越突出。2016年中国工程院完成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期评估报告指出,过去13年我国污染物减排主要依靠末端治理,即在重点行业通过“提标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近年来,“末端治理”政策措施已几乎用到极致,但污染物减排潜力的越来越小,治理污染的成本越来越高,个体排放达标但排放总量过大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工程院报告指出,下一阶段,环保政策必须要从“末端治理”走向“前端治理”,通过加大节能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入手遏制污染物排放过快增长。有分析表明,2011-2016年期间,我国环比累计节能量10.2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少排放二氧化硫排放470万吨、氮氧化物500万吨、烟尘和工业粉尘410万吨,节能工作的持续开展为我国控制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供了有效支撑。
    (五)推动全球绿色合作,彰显负责任大国新形象
    近年来,绿色低碳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大势所趋。2016年G20峰会上,20国首脑核准了中国发起制定的G20中长期能效合作计划——《G20能效引领计划》,二十国集团就能效中长期合作的总体框架、主要目标、优先领域等取得高度共识,二十国集团表示将以此引领推动全球能效提高,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发挥领导作用。中国在国际能效合作伙伴计划组织中首次当选副主席国,在国际事物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明显加大。联合国环境署、国际能源署等国际机构和美国、德国等国政府主动与中国加强能效合作,共商推动全球能效提高大计。2017年举行的一带一路论坛期间,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认为习近平主席倡议建立的“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将成为发展绿色经济的典范,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将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金融有机结合,在给沿线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绿色”。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看,2016年《巴黎协定》签署并生效后,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落实。多项研究表明,节能和提高能效是当前和未来近中期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主要途径,对我国而言,更是如此。2011年-2016年期间,我国通过节能减少二氧化碳21亿吨,为遏制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近年节能新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值得关注
    虽然我国近些年在节能增效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虽然中央坚持推动能源消费革命放在重要位置,但由于能源供过于求、能源价格大幅下降、节能考核目标容易完成等原因,导致部分基层政府和一些企业的对节能的重视程度大幅下降;虽然国际社会对中国节能的成绩和对全球可持续发挥的重大贡献众口称赞,但由于节能增效难度越来越大、投资边际效益递减问题越来越突出,国内的很多人却对继续开展节能工作存在迷茫情绪、懈怠情绪、畏难情绪;虽然中央到地方制定了不少深入实施节能工作的规划和政策,但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多方利益协调困难等实际问题,不少规划的内容难以落到实处。“上热下冷”、“外热内冷”、“文件热行动冷”这些新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值得引起关注,需要在下一阶段着手加以解决。
    三、坚持稳中求进,在生态文明大旗下进一步推动节能增效
    2017年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重要一年。我国的节能增效工作,需要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总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结合能源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的商务模式,扎扎实实推动节能和能源效率提高。
    (一)凝聚共识,以稳中求进的心态推进节能工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出现了新变化,节能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定位和重点任务也与过去几年有所不同。要在认识上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各级政府和企业对节能的认识不能弱化,目标不宜弱化,政策执行不应软化。社会各界对节能的关注重点,要从单纯地强调节约用能、少用能,逐步转变到更加强调提升经济效益、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清洁程度、提高能源服务质量的新思路上来,用同样的能源满足更多群众、更高的物质消费需求、休闲娱乐需求和更好的生态环境需求,在坚持节能增效意识不放松、政策不弱化的基础上,力争在若干重点领域实施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二)高举大旗,发挥节能增效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支撑作用
    节能增效政策措施和发展目标,要更加紧密地服务于经济提质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环境质量改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等重大战略。在京津冀发展战略中,通过节能增效实现冬季清洁取暖,满足民生需求;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通过节能增效帮助一批地区率先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要践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引领并倡导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共同建设生态文明,携手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三)强化执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节能重点任务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研究制定通过节能增效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动北方居民冬季清洁取暖的解决方案。结合雄安新区建设,研究制定雄安新区的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规划方案,提供更高效、更清洁、更智能化的能源解决方案。加快落实与雾霾治理和“蓝天保卫战”相关的节能重大行动,包括散煤治理行动、重点地区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13部委联合发布的《“十三五”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各行业、各领域节能工作,明确责任划分和工作任务,组织实施燃煤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电机系统能效提升、余热暖民、绿色照明、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示范、能量系统优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重点用能单位综合能效提升、合同能源管理推进、城镇化节能升级改造、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等节能重点工程。
    (四)改革创新,探索建立节能增效的市场化新机制
    随着全民深化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传统的依靠行政指令和财政补贴为主推动节能的政策需要作出调整,必须要建立更加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价格和财税信号的节能政策。要在研究节能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与国家发改委价格司、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政府部门合作,研究推动节能的价格财税改革政策;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政府部门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企业合作,更多运用绿色基金、绿色债券、股权融资、绿色保险等方式推动节能工程落在实处,研究制定《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助推绿色产业做大做强。
    (五)开放共赢,加强全球绿色发展和能效合作
    加强G20集团能效合作,充分发挥我国在推动全球合作中的引领性作用。加强与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开发署、全球环境基金等国际机构的合作,提高我国在国际机构中的影响力。利用中美能效论坛、中德能效论坛、中日节能环保综合论坛等机会,深入交流能效提高的政策经验。加强与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合作,借助全球绿色金融的力量,助推中国节能装备制造业和节能服务业与“一带一路”战略深度融合。借助各种国际场合,分享中国绿色发展的政策与效果,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与经验,同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把国际上最先进的高效节能技术和商务模式引入我国,助推全球能源重塑,推动2030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早日实现。
字体大小 [] [] []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