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媒体进企业专访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节能“网红”学校是这样炼成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中国发展网记者 程晖
 
    “炒菜机器人”、“会发电电梯”、太阳能发电楼,雨水广场,地下管网三维探测器……位于北京海淀区的北京交通大学,不停刷新的节能减排案例吸引着大众的目光。
    “每天都要接待一两拨前来参观的人员。这一两年,共接待400多家高校、共几千人前来参观。”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部的负责人郝志如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智慧节能有先天优势

    在北京交通大学学生活动中心楼食堂的一层,鱼香肉丝、酸辣白菜等菜肴冒着香气。与传统的食堂不同,这里的菜是“炒菜机器人”炒出来的。机器人长着一个大圆筒 “肚子”,食材被它“吃”进肚子,360度翻转烹炒,炒菜完毕后,只需轻轻翻一个“跟头”,炒好的菜就出锅了。
    据介绍,这两台机器人一次能炒16斤菜。机器人旁边有一个装有开关、小电子屏的柜子,储存了99道菜的火候、炒菜顺序等程序。
    据初步统计,与普通灶台相比,机器人“大厨”可节省水和燃气一半左右,油烟排放量减少八成以上。不仅如此,北京交通大学还将所有食堂的灶具都更换成节能灶具。小锅、大锅和蒸灶的节能效率分别在50%、22%和28%。改造后节气率可达 25%—50%,年节气 20 万 m³。
    电梯运行需要耗电,但在北京交通大学,分布于各教学楼的40部电梯却能在运行的同时发电。学校引入了电梯“能量反馈系统”,即电梯上行时耗电,下行时将电梯处于高处的势能转变为电能,为电梯的电机运行进行供电,每年“发电量”约60万千瓦时。在教室,通过传感器感知学生的人数,决定空调的开关和温度。
     在北京交通大学,不论是社会最流行的节能新技术,还是在校师生研究的成果,节能减排的新技术新材料广泛运用在方圆1100亩面积的校园内。在校园的雨水广场,本校师生研发的新型过滤材料铺设在广场的草坪下面,收集过滤后的干净雨水又抽出来浇灌上面的草坪。

用中水给校园的草坪喷灌 北京交通大学/供图

“在大数据、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物联网等科技手段普遍应用,建立世界一流大学,应该加大科技力量在后勤当中的投入力度,让‘汗水’成分少一些,让‘智慧’成分多一些,最终建成‘智慧后勤’新模式。” 郝志如谈到。
    在校园内,已经建设全面感知、智能协同的后勤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建成8个智能管理系统,并初步实现了系统互联。8个系统分别是能源监管平台, 实现对校内能源消耗、实时状况的监管、控制功能;地下三维管网信息系统,实现地上地下设施设备分布可视、数据可查,为基础建设、事故排查提供依据;水电无人值守系统,实现对校内水电设施设备的实时监控;智能教室和智能图书馆系统,实现照明、空调的智能控制,人流的自动统计;平安校园,实现对学校进行全覆盖的实时监控;信息机房及弱电间环境监控系统,实现对信息机房及弱电间温湿度、水浸、烟感、门窗信息、电源电压的信息采集,起到监控、报警功能;知行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全校师生的沟通交流。
    “这8个系统会提供海量数据,进一步加强对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智能控制体系的建设,不断扩充和整合系统功能。”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郑广天谈道。

“承包”等节能管理手段全用上

    90多岁的吴国璜老师还经常到交大的后勤部门的办公室走走。他是交大树立的节能先进典型人物,名字首批刻在西直门高梁桥附近的转河码头的北京市节水功德碑上,学校还经常请他举办讲座、和学生们座谈,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
    郝志如给记者讲了吴国璜老师的故事。1985年,北京交通大学因用水超标,被市里罚了14万元,吴国璜临危受命。
    理工科出身的吴国璜看重数据,为了弄清学生冲厕的用水量,他在一座宿舍楼里装了18块水表,没事就往厕所钻,统计数据、分析用水规律。终于,吴国璜找到了答案——地下管道年久失修,“暗漏”密布,这是其一;水管四开,冲墩布、冰西瓜……任水流淌,无人理睬,这样的“明漏”是其二。
    吴国璜深知,“暗漏”好修,“明漏”难防。他的节水第一招——用水收费。在他主持下,北交大的淋浴设备全部改为计费系统,仅这一项节水节气率就达到50%。
     技术治水是第二招。他和同事在卫生间冲洗设备上加装红外线探测器,人来水流,人走水停。把浴室的喷头都改为“隔膜式脚踏淋浴器”,脚踩出水,脚离水停……
  吴国璜主持的 “浴室中水处理系统工程”投入使用,学生洗澡用过的水处理成中水,灌溉绿地。仅此一项,年均节水三万立方米。2005年,吴国璜主持的雨水拦截工程启用,校园20万平方米面积内的雨水,以及每日150立方米的中水都汇集到明湖,明湖就像一个大海绵,位于学校的中心,雨天把雨水吸走,旱天又将水挤出用于绿化灌溉,年节水超五万立方米。
    近10年来,北京交通大学已累计节水超过400万立方米,相当于全校4年多的用水量,也正好相当于两个昆明湖。
    “节能工作,关键在管。”郝志如谈到,而如何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解决“怎么管”的问题,则是能源管理工作的首要问题。为此,北京交通大学落实责任、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指标分解,定额管理,方便使用,超额付费”的能源使用机制,全面推行能源经费承包管理,实行“整体托管、分类管理、装表计量、指标核定、节约奖励、超标加价,谁投资谁受益”。
    在实际运行中,实行三级能源经费承包。学校每年按上年能源实际消耗总量设定本年度能源计划指标,并与后勤集团签订能源经费承包协议,按计划指标拨付费用,用于全校能源费用缴纳和日常运行与管理。而后,后勤管理处与后勤集团对计划指标进行分解,共同核定各二级单位能源计划指标,并由后勤集团、能源管理办公室与各二级单位签订能源经费承包协议。各二级单位内部再将指标分解,签订相应的内部能源经费承包协议。签订的能源经费承包协议能源经费定额承包管理的办法,刺激了各单位的节能工作热情,推进了节能工作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学校同时对下级单位的节能技改进行政策支持和经费配套,并出台了节约激励政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谁节约谁得奖”,学校投资与基层自筹资金相结合进行节能改造,进一步刺激了各单位的节能改造热情。如校后勤集团就自筹 300 多万元对供暖系统进行改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进课堂进宿舍,节能教育深入人心

“节约型国家建设,要求大学培养出高素质的节约型人才。交大把节能减排教育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聘请学生担任节能检查员,通过节能巡查活动,强化学生的节能意识。” 郑广天谈到。
    北京交通大学对学生的培养从源头入手,从细节入手,不断创新节能减排教育方式方法,构筑起了全方位宣传教育网络,实施“五进五结合”做法,让节约理念“入眼、入耳、入心”。
首先,与新生入学教育相结合,节能减排教育进迎新生现场。北京交通大学在新生报到现场设置节能减排宣传板,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在现场讲解并发放宣传资料。新生入学后,学校组织他们参观校内的节水设施并给他们讲解学校的节水措施,使新同学们深刻感受到学校光荣的节能传统、先进的节能理念和应用广泛的节能技术,从而激发起他们发扬节能传统、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责任。
    其次,节能减排教育进课堂。北京交通大学将节能减排教育视为提高大学生素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他们将节能减排教育列入大学生形势教育课,安排专题讲座,并且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纳入综合考评体系之中。后勤集团培训学校专门开设节能课堂,聘请学校的全国节水模范、北京市节水模范等担任主讲教师,节能课堂的开设,引起了同学们对节能的浓厚兴趣,同学们自告奋勇当起了节能巡查员。
    节能减排教育进宿舍。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学生公寓里营造节能形成绿色、环保的氛围,是引导大学生养成节能习惯的有效途径。将节能教育与公寓文化建设相结合,举办“绿色宿舍”招募和评选活动。同时开展“绿色助学”活动,同学们把废纸和废瓶子积攒起来,然后与有关厂商联系制作成环保铅笔、再生纸等文具,送给贫困小学的学生。
    节能减排教育进食堂。学生食堂也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学校努力在食堂营造出节约的文化氛围,对学生施以无言之教,比如在学生餐厅悬挂了“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屡恒念物力维艰”等等警示语,鼓励学生节约。食堂与学生会共同开展“共建文明食堂活动”,组织学生参观食堂的节水洗菜机、节能灶等等节能措施,向学生讲解食堂的管理制度,并与同学开展主题座谈会等。

字体大小 [] [] []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网上调查 | 成绩查询 | 历史回顾
主办单位:国家节能中心  京ICP备1905668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6228号
技术支持:北京神州海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节能中心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